义乌北下朱微商基地看看朋友圈的“剩者”:你属于哪种?
今年是义乌北下朱微商基地朋友圈的第6个年头,微商们是你的第几年朋友圈呢?你的朋友圈是否已变成了对义乌北下朱微商基地“仅显示最近3天的信息”?还是在翻阅朋友圈的动态中从以前的兴趣点赞变成了“心机”点赞?
当大多数普通人在个人社交红利耗尽后走向沉寂之际,你的朋友圈里总有那么几类人仍孜孜不倦的在更新朋友圈的动态。他们似乎并不在意点赞数的多少(当然可能你们根本就不在一个圈层),看似孤独而执着的前行着。
1. 上流的剩者
朋友圈既是自己的熟人链,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生态。有社会必然存在阶层,普通人的生活多是柴米油盐酱醋茶,偶尔一次的米其林餐厅,攒了一年的私房钱买的LV包包,活了40多年终于实现的欧洲7国游,机缘巧合被带进高端私人会所涨姿势……并不足以支撑我们在朋友圈的流媒体环境中保持长期的存在感。
现实社会中的财富量级、社会地位与朋友圈中的社交筹码是对等的。普通人的特色体验成了精英阶层的柴米油盐酱出茶,而精英阶层的出位体验你却很难企及:30万一张的高尔夫会籍卡,自己的红酒窖,你眼中的豪车代步,爱马仕买一个系列,海外资产配置,长期旅居国外,活跃在征服全球各大山峰的路上,与你只在媒体上见过的名人们勾肩搭背的合影……
人生成就者们的每一个动态,都是普通人内心深处的渴望,这些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。80%的社交红利逐渐向20%甚至更少的精英人群集中,互联网的马太效应在朋友圈中催生着普遍性的焦虑与厌熟情绪。人生成就者们一定更会经营自己,他们自然是朋友圈中演绎自己的勤奋者。
谁还没有几个有钱的朋友?我们却又刻意的与这些不是我们圈层的“朋友”保持着让自己舒服的距离,默默的看着他们“装逼”,很少给他们点赞。希望以一副清高的姿态来维持自己脆弱的自尊。
2. 奋斗中的剩者
亢奋,正能量,崇拜乔布斯,膜拜马斯克,关注社会热点,热衷评论时事……偶尔还会穿插城市凌晨5点的风景和晚上12点的月亮。没错,他们就是你朋友圈中另一类孜孜不倦更新动态的奋斗中剩者。
这类人多半正处于职场的冲刺期,或者正带领一班兄弟为梦想奔波在创业的路上。他们目标清晰,路径明确,为实现阶层跨越毫不余力,生活与工作已经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。
这个社会对待奋斗者总体是宽容的,他们没有达到你遥不可及的程度,也在很多层面与你感同身受,他们是你身边与命运抗争的先行者,也是你追求平静生活所不屑的对象。面对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,他们需要执着、努力的用自己也许并不擅长的方式经营自己,展示自己,激励自己。
朋友圈中有着决定他们事业成败的方方面面的关系,他们就这样生活与工作混沌的展示着自己的努力。他们也是朋友圈剩者中最受善待的中间层。
3. 闲剩者
嗯,名字就暴露了,这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闲。无所事事的家庭主妇,游走在主流边缘的小镇青年,浑浑噩噩的上班族,已失去勇气与命运抗争,过一天算一天的油腻中年……
他们不太关注外界的变化,也对***大事,宏观政策不怎么感兴趣。兴趣类信息流加剧了他们的自我封闭状态。他们只关注能取悦他们的东西:低俗段子、冷笑话、各大视频爆款、情绪类文章,反主流观点。
他们的社交筹码已经降到几乎为零,朋友圈里充斥着每一个能打破他们平静心态的“趣味”,每一次自我感觉新奇的体验都在朋友圈的降维碾压中失去动力,也几乎得不到社交激励。他们高度依赖移动互联网打发无聊的时间,又是存在感最低的人群。
在寻找存在感的焦虑中,他们机械的更新着那些能取悦他们的“趣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