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乌微商产品怎么样?
如果把义乌微商产品看作一台智能终端,那么他潜意识里的理智与情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处理计算,理性与感性交互的最终结果会改变这个人的命运。 这样的终极交互过程习惯被世人称作生活的一种“义乌微商产品”。
同样,在现代商业丛林,微商曾是一株不被人看好的“小树苗”,通过扎根社交平台,借助熟人关系潜滋暗长,形成自己的骨骼,再依附骨骼长出肌肉,最终长成一棵高大的乔木。它们开枝散叶,站成微商自己的姿态。
你可以把它看成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新“物种”,只是它自我迭代的速度过快、摇身一变的动作过于轻巧,甚至让人怀疑它是一个没有情感的超级贩卖机。地下盘根错节,面上枝繁叶茂。微商渐渐独木成林,开始“树大招风”,蝴蝶来了、夜莺来了、风也来了……当初瞧不起微商的传统行业,也纷纷低头,渐渐朝它们投来关注的目光。
事实上,不管是微商这个物种还是微商这个身份,抑或是这个职业、这个模式,它们才不是没有故事的新同学。
在理智与情感的处理和计算中,它们在混沌中生出薄明。在备受争议中自我发明创造、自我迭代涅槃,微商的“修仙”之路除了崎岖也有坦途,慢慢地也获得更多肯定和赞美。但有了距离才需要路,只是在接下来新与旧、传统与现代的商业社会滚滚洪流中,这样的“距离”,还不知道是谁追赶谁。
孤单喧哗
闭上眼勇敢地唱,孤单中喧哗 ;接受失落才学会原谅,熬过深谷等待终将展翅的绽放。
这是《孤单喧哗》的部分歌词,曾经有段时间,Lisa手机里、车载播放器上整日整日地单曲循环这首歌。当她感到力不从心时,这首歌总能让她坚持下去。
在被人习惯性误解的微商江湖,Lisa是最年轻的总代。她今年才24岁,但已然是个“老手”,级别碾压很多比她年长的前辈。从代购转成微商,她完整地经历了微商这个身份被猛贴各种“负面”标签的过程。
暴利、劣质、价高、“杀熟”……这些看上去非常不友好的字眼,让她和小伙伴们经受着无穷的困扰。他们整天在朋友圈卖货,当自己遇到烦心事想发条圈来发泄情绪时,竟找不到地方。
那么,这群人不卖货、不发朋友圈时到底在干什么?他们显得越来越神秘。微商从一种职业变成一种自然人身份,出现在朋友圈时喧哗一阵,下线时寂静无声。
“做微商头几年每天都觉得自己很孤单。”“天天”今年33岁,是一个3岁小男孩的妈妈,她也做微商,卖时尚女装。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,那么做微商时常让她觉得,她和微商小伙伴们是一群孤胆英雄。
备受争议,负重前行。微商这个行业尽管受尽非议,但它们的阵营变得越来越庞大、分工越来越明细、玩法越来越多元,已经超出传统商业经验的射程范围,变得野马不由缰。
坐阵“朋友圈卖货”,背后云集了越来越多的加入者。正在哺乳期的新手妈妈小钟,持续观望2年后最终进入微商行业。去年下半年,小钟选择了某个品牌做起减肥产品,正式在朋友圈铺货。
事实上,不管是被朋友摇一摇“摇” 进来的,还是被陌生人通过“查看附近的人”的功能硬加的,或是通过朋友关系被直接推销的,无数个“小钟”加入到这个“台前喧哗,背后孤单”的队伍。
一边在朋友们看低、不解的眼神中穿行,一边要完成强大的心理建设,他们硬着头皮从头学习、打磨销售技能,完成从“菜鸟”到“大神”的金字塔分级。忙碌的节奏让他们来不及顾及太多,而是保持加速度进入微商这个特殊的角色。
微商在近一两年间以迅猛之势朝每个人的朋友圈进击。仔细了解后会发现,其中相当一部分生力军都是前微商时代的代购、买手。他们身上有社交新零售的DNA,在朋友圈卖货、靠社交网络编织起来的关系网完成销售,有一定心得。
“以前帮买家代购一个包,哪怕这只包的走线不合顾客之意,她们抱怨的永远是我们这些代购。”Lisa就是从代购转到微商的。她个人认为,微商这个物种的出现本身就是代购时代迭代的产物。微商渠道诞生前,因消费者不信任、担心买到假货从而影响销售额、难以做大, 诸多原因导致微商出现时,这些代购们几乎都小跑着转了行。